10月7日晚,中央歌剧院小剧场内,卡尔·奥尔夫《布兰诗歌》中那首著名的《哦,命运女神》拉开了“声韵和鸣”世界经典合唱作品音乐会的帷幕。在指挥马克·奥兹比奇颇具张力的手势下股票入门,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以饱满的和声与精准的力度,瞬间将观众带入一个由音乐铸就的史诗时空。
震撼人心的音乐,不仅拉开了本场艺术盛宴的序幕,更是中央歌剧院在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支持下,全面、系统性地推进青年艺术人才培养计划成果的见证。作为本轮培养计划的开篇,中央歌剧院特邀维克托·德·萨巴塔指挥大赛的冠军得主、曾执棒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等世界级院团的国际知名合唱指挥家马克·奥兹比奇,为合唱团进行了为期十三天的专业指导与密集训练,而这场音乐会,正是这段艺术淬炼后的一次华丽绽放。
音乐会以《哦,命运女神》开场,合唱团成员们以饱满的激情和精准的控制力,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戏剧张力与宿命感的音乐世界,奠定了整场演出的艺术基调。随后,观众跟随着音乐的指引,穿梭于德奥与意大利歌剧的瑰丽殿堂。从普契尼《图兰朵》中充满东方神秘色彩与期待感的《为什么月亮迟迟不来》,到威尔第《茶花女》中活力四射的《斗牛士合唱》;从舒伯特《小夜曲》中女中音与男声合唱形成的静谧而深情的对话,到多尼采蒂《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那首技巧与情感高度融合的六重唱《此刻我还顾及什么》,上半场的曲目编排,正如本场音乐会的指挥马克·奥兹比奇在接受采访时所阐释的,从描绘“夜晚”的意境出发,情绪层层递进,通过独唱、重唱与合唱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声乐艺术的丰富层次与无限魅力。
音乐会下半场,以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中光辉灿烂的终曲《醒来吧》启幕,象征着从静谧夜晚向光明白昼的过渡。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选段则充分展示了合唱团对不同声部特色的驾驭能力,男声合唱《水手合唱》雄浑有力,而女中音独唱与女声合唱《纺纱间》则细腻婉转。威尔第《纳布科》中那首著名的《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翅膀》,以澎湃的力量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艺术家们在观众持久不息的掌声中,加演了《铁砧之歌》与脍炙人口的《饮酒歌》,为这场艺术的旅程画上了一个圆满而欢快的句号。
“中央歌剧院合唱团是一个百人大团,如此大规模编制的合唱团,即使是在欧洲、意大利、德国,也几乎很难见到。”首次合作,奥兹比奇对中央歌剧院合唱团赞赏有加,他认为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作为国家级的职业合唱团,始终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准、丰富的演出经验和良好的国际声誉著称,“团里的每位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歌唱家。”奥兹比奇说,“我主要致力于让大家互相聆听和声的色彩,适应在合唱团中整体歌唱的感觉。”此外,奥兹比奇透露,此次合作的重点还在于“调整连贯性与歌唱性”,“在德语中非常重要的不是连,而是断开,所以这次我也处理了一些连和断的问题。”
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团长高伟表示,此次与国际知名专家的合作,不仅是排练方法的交流,更是对世界经典音乐概念的明确实践。通过系统引入歌剧合唱的科学方法,在音乐文本解读、声乐训练、语言规范化等维度建立了更专业的作业标准,为未来精准呈现世界经典歌剧打下了优质基础。他强调,此次合作验证了剧院在艺术理念与技术规范上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合唱团在声音塑造、语言准确、风格把握和戏剧表现力等方面已展现出与国际一流歌剧合唱团对话的实力。
面向未来,中央歌剧院将继续构建常态化国际大师工作坊机制,深化对歌剧艺术本体的研究,同时,着力建立系统化的艺术标准传导体系,将国际经验转化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专业的精神,扎实推进合唱艺术建设,不仅要成为演绎世界经典歌剧的权威诠释者,更要成为推动中国歌剧走向世界的重要艺术力量。”高伟说。
根据培养计划整体安排,本场音乐会后,剧院还将针对歌剧团、交响乐团、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中心的业务特点,陆续展开接下来的三个人才培养子计划,并在培训后分别举行汇报演出,形成完整的艺术人才培养与展示体系。
摄影:卢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张丽股票入门
亿通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